西昌的不懈文明创建路 走过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

搜狐焦点攀西站 2019-05-15 09:15:11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自2004年开始,连续10多年,家住西昌市三岔口西路的“开水爷爷”施永清和“开水婆婆”王彩仙,一直为路人提供免费开水,他们的善举,受益了无数人,也感动了无数人。 但这只是西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缩影,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是城市综合性荣誉称号,也是目前全国含金量较高、影响力较大、较具价值的城市品

自2004年开始,连续10多年,家住西昌市三岔口西路的“开水爷爷”施永清和“开水婆婆”王彩仙,一直为路人提供免费开水,他们的善举,受益了无数人,也感动了无数人。

但这只是西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缩影,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是城市综合性荣誉称号,也是目前全国含金量较高、影响力较大、较具价值的城市品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抓手,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城市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

西昌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已经持续开展了11个年头(2008年至2018年),今年是第12个年头。这一路走来,取得的成绩也是值得骄傲的——自2008年启动文明城市创建,西昌2010年、2013年、2017年先后获得了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四川省文明城市”称号和“四川省文明城市示范市”称号,2011年、2014年作为全省少有少数民族县级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2015年被中央文明委确定为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体系调研点,2017年作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参评城市接受中央测评组测评,2018年2月,再获提名资格,冲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西昌市委书记李俊曾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并不仅仅是为了拿一块牌子,而是为了提升城市形象和美誉度,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和荣誉感,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平。“黄金十年”期间,西昌在文明创建路上,从2008年至2016年的这9年间,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增添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底气,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也展示出了这座“春天栖息”城市的无限魅力。9年回眸,西昌收获的不仅仅是创建带来的美好,更收获了走向文明的自信。

从发展滞后到破茧成蝶

为“创文”奠定坚实基础

2018年11月3日上午7点半,2018西昌邛海湿地国际马拉松赛在火把广场开跑,来自全世界的2.5万人参赛,在这条“中国最美马拉松赛道”上,有一名身挂奖牌、精神矍铄、家人左右相伴的老人十分引人注目,他就是此次“西马”参赛者中年龄较大的黄埔抗战老兵——刘中心,今年95岁的他在12位家人的陪伴下完成了5公里的“迷你”赛段。“我希望全国奔小康,全民奔健康。”刘中心自2014年开始至2018年,已经参加了5届“西马”,5年来,奔走在马拉松最美赛道上的他,亲眼见证了西昌市容市貌的改观与提升,于是发出了最真实的内心祝愿。

除了建成马拉松最美赛道,西昌还建成了全国较大的城市湿地,荣获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值得去的十座小城市之一、四川省十大宜居城市、四川省排名前列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一批殊荣,还参与了央视主办的《魅力中国城》节目……

然而,创建之初,西昌和众多城市一样正在面临经济实力不雄厚、老城区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环境差,城区“牛皮癣”治理难等压力。但是9年的时间,这座怀抱梦想的城市在文明创建的赛场上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路越走越宽,经验越来越丰富,促使经济社会发展旧貌换新颜。城市因创建而美丽,在一幅幅巨变的生动画卷背后,是西昌人不甘落后、风雨兼程的不懈追求。

面对群众想要完善老城区基础设施的热切期盼,西昌对老城区进行综合整治,老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以上,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小于60分贝。交通问题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为着力构建大交通发展支撑体系,西昌大力实施城市基础、城市地标、城市升位“三大提升工程”,先后打通城市断头路十余条,建成航天大道、宁远大道、南山大道等,并加快完善铁路和高速公路运输干线网络。

创建过程中,西昌事不避难、直面问题,围绕测评体系的4方面、18个重点工作推出学习清单、任务清单等“六张清单”,建立以“要事排名前列、一事一列、一人为主、一段一结”的“四个一”工作法,形成工作倒逼机制,再加砖瓦、再添动力、再增措施,推动创建工作落细落小落实。“黄金十年”,西昌从城市最初发展水平的滞后到如今文明创建水平的破茧成蝶,为新一轮“创文”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初级探索到品牌战略

提升城市形象和文明氛围

走进坐落在西昌市建昌路的“宁远书城”,8万余册的图书待人翻阅,涵盖了电台直播、美学生活、绿植展示、文创用品、咖啡文化及课堂讲座等形式、面积约1500平方米的书城,采用后现代式的装修风格,成为了装进文艺里的“书标”。

近年来,西昌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投入,积极推进“书香西昌”建设,建成了宁远书城,以及集图书馆、档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为一体的市文体中心、40个农家社区书屋、37个乡镇公共电子阅览室,阅读活动有效延伸到家庭、企业和社区。

在创建文明城市的征途中,西昌并没有把创建的脚步停留在初级层面,而是深度实施品牌战略,开创文明创建新天地,尤其是在文化建设上的品牌探索,奠定了西昌的文化态度和底蕴,让文化和市民“零距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忠诚敬业、智慧创新、务实协调、激情先进”的西昌精神结合起来,提升市民素质的同时,也提升了城市形象,推动了城市文明,打响了城市品牌。

为培育文明、展示新风貌,西昌以“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以“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劝导”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组建行业志愿服务大队57个、服务分队148个,全市登记注册志愿者逾3.87万人,每年开展主题志愿服务活动25个。

目前,西昌市已获评“中国好人”2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1人,省级道德模范4人,“四川好人”13人。

西昌不断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深入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周末惠民音乐会等“八大文化惠民工程”,活跃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按照“一园一主题、一园一品牌”的思路,打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化公园4个,“法治公园”2个,“好人一条街”7条。为城市品牌再上新台阶,成功举办西昌邛海湿地国际马拉松赛、国际帆船赛、世界功夫大赛等多项国际国内高水平赛事。民族民俗特色文化活动大力开展,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成功举办国际火把节、彝族选美大赛。成功入选“魅力中国城”的提名城市,为提升城市形象打下坚实基础。

品牌打响了,西昌坚持多创联动也使城市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先后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高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等50余项高级、省级城市品牌。成功创建了30个高级、31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安宁镇成为全国百强小城镇试点镇,西昌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优秀示范市。

成都游客林宏远早已是西昌的常客,面对西昌的变化,他赞不绝口:“现在提到西昌,大家都说这里就是‘成都的后花园’,是春晚分会场,也是月城、航天城,西昌的城市品质越来越优质,城市品牌不仅在四川响亮,也受到全国游客的青睐。”

坚持创建为民惠民

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启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以来,西昌市委、市政府围绕“发展与惠民”两大主题,始终坚持以“创建为民、创建惠民”作为出发点,把文明创建作为较大的民生工程,把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和改善人居环境作为文明创建的重要任务,牢牢把握“以创建促文明、以文明促发展、以发展惠民生”的三大发展理念,在实践中探索,形成“党政主导、全民参与、城乡统筹、普惠民生、文化提升、标本兼治”的创建思路,走出了一条民族地区独具特色的创建之路。

陈庭节,原州食品厂职工,于1999年下岗,住在位于陶家祠的凉山州食品厂的职工宿舍里,只有13平方米,下雨还漏雨。2014年6月,因棚户区改造,搬到了位于胜利北路的“食品家园”小区,居住面积达74平方米,从“漏雨屋”到幸福房,“棚改”筑起了陈庭节和许多老百姓的幸福家园。9年来,西昌把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作为根本落脚点,努力使文明城市创建过程成为“惠民”过程,将文明城市创建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推动脱贫攻坚,增强群众幸福感。

安居方面,西昌完成了城中村改造153.78万平方米;建成廉租房933套、公租房1314套、经济适用房16474套、建成棚户区改造等安置房建设项目275.81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089户,共计惠及群众5万余人。

教育方面,西昌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化、信息化发展,实施教育“五十百千”和“122”工程,总投入约86亿元,全面改善教育基础,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医疗卫生方面,累计投入14.31亿元,市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全面启动,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单位。

社会保障方面,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健全就业培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新农合参合率达99%,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3745人,敬老院、社会福利中心和孤儿院等项目顺利实施。

西昌的城市管理者清醒地认识到:创建文明城市,不是为了拿牌子,更不是为了追求政绩,而是让这座城市里的老百姓生活得更安适。全市民生事业投入总共超过117亿元,教育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保持高位增长。提前三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工作,47个贫困村、6891户、2694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退出。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实事。

“七彩西昌·阳光水城”的城市发展定位,实施了海绵城市、生态城市、智慧城市、畅通城市工程,推进路网、电网、给排水网、天网、通讯网、燃气管网“六网”建设,使得公共服务能力上了大台阶。实施邛海——泸山城市中央公园生态修复和湿地恢复工程,恢复邛海湿地2万余亩,建成全国较大的城市湿地,20多个城市生态公园,1350余公顷绿化覆盖,人均15平方米公共绿地。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60天以上,空气优良天数位居全省前三位。城市生态环境和整体形象大幅提升,市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美好的愿景需要全市干部群众上下同心、共同努力,通过开展“送文明进村社”“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支持和认可。持续推行带有普惠制的“暖冬”行动,惠及群众30余万人。持续开展“幸福家园小区”和“最差小区”等正反评选活动,先后评选30个“幸福家园小区”,完成28个“最差小区”、10条最脏街巷的整改,打造了23条文明示范街、10个文明示范乡镇。

西昌的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民生事业实现长足进步,人民群众发自肺腑热爱党和政府,更加关心家乡建设事业。在中央文明办测评组问卷调查期间,广大群众积极配合,热情接待,体现出市民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城市荣誉感、良好的文明素养和精神风貌。可以说,创建让广大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更加强烈,对家乡更加热爱。

“感党恩、跟党走、爱西昌、建家乡”的共识全面形成,干群拼搏精神充分展示。2017年,西昌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指数满意度为89.39,位居全省第19位,较2013年提高162位。平安指数测评满意度为84.51,位居全省72位,较2013年提高50位,市民素质显著提高。

结合感恩奋进教育等活动,西昌选塑一批先进典型、模范楷模、最美人物、身边好人,持续开展“双十”评选活动,推动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德行天下的社会氛围。“西昌在巨变中变得更好,让每一个家乡人为之自豪!”西昌电视台主持人张峰瑞说,对主持了众多节目的他而言,一直以来收获着幸福感与骄傲感,尤其在“谁不说咱家乡好”魅力西昌大型竞演活动中,各乡镇(街道办)都秀出了家乡“黄金十年”间的发展,亮出了家乡的美丽,诠释了“七彩西昌·阳光水城,魅力西昌是我家乡”的真正魅力。

巩固省级文明城市成果

打赢全国创文攻坚硬仗

此前,西昌已先后获得三届“四川省文明城市”和“四川省文明城市示范市”称号。2017年西昌的县域经济发展全省排名第1位,西部经济排名92位。

克难奋进、跨越发展的“黄金十年”里,西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迈入了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铂金十年”。今年获得提名资格的城市共有391个,其中县级城市249个,比去年的160个增加了89个。在看到当前优势的情况下,西昌也清醒地认识到,新一轮的创建难度更大、压力很大。

可以说,成功创建成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是西昌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重要的城市品牌。为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以及坚决打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这一场攻坚硬仗,在分析总结阶段性成效和深入研判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之上,西昌市制定了“聚焦一个目标、统筹两大建设、实施三年行动、遵循四条原则、抓好六个重点”整体工作思路和总的行动纲领,全力推进市民素质、城市管理、环境卫生整治、社区建设、行业文明、关爱未成年人、志愿服务、文明细胞创建等工作。

西昌市委书记李俊在州市联动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大会上表示,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创建工作是一项永恒民生工程”的发展理念,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决态度,重整行装再出发,持续攻坚勇攀登,真心为民解难题,干群同心扛红旗,为成功创建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而不懈奋斗!

       来源:西昌都市报 

攀枝花买房,攀枝花购房,攀枝花新房尽在搜狐焦点攀枝花站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